close

家人在我的誘勸下,也買進了指數基金(我不想說 ETF,因為 ETF現在已經不一定是指數化投資了,最近的 00940之亂就很讓人受不了)。

最近的話題已經從該不該採用指數化投資,變成是不是該賣出。事情的緣起是他最近檢視了一下投資績效,目前算起來報酬率有到20%~30%,他抱持著入袋為安的想法,開始掙扎是否該賣出了。我自己的想法是無需贖回,我想的理由有幾個:

  1. 之所以採取被動投資的理由之一就是深知擇時的困難,同樣理由,你為何知道如今是高點?又或者,你為何覺得 20%~30%是該贖回的時候?當然,如果要說自己不貪心,覺得 20%~30%夠了,那當然也可以。只是,如果這錢沒有急著用,何不繼續放著?由長遠來看,指數化投資的時間越長,他的報酬率會偏正,偏差會變小,而且趨勢是往上的。
  2. 再者,賣出時得到的錢,基本上包含本金和獲利這兩塊。假設我和家人都有投資,我投資的時間比較長,累積了 3000股,他只有1000股,也假設這一段時間以來,我們的購作成本,剛好都是每股 10元,那麼,如果下個月股價漲到 11元,我們獲利狀況會如何呢?10塊漲到 11塊,漲幅都是 10%,但獲利的絕對值可就不同了。他 1000股多賺了 1000元,而我有 3000股,可就多賺了 3000元,我多的 2000元在於我持續投資,累積了股數,所以可以得到更多的報酬。當然,下跌時,我也有更多股數會跟著下跌,造成損失較重,但是因為前述投資的時間長,正報酬的機率會變大,所以我覺得是可以忽略這部份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2022 的新生活 的頭像
    2022 的新生活

    2022 新生活

    2022 的新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