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從10萬到兩億-小資族的房產投資勝經》

 


2022 的新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財務報表.jpg

 

2022 的新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當大人一味要孩子聽話,當孩子長大了,也會要別人「聽話」
    • 大人沒有因為小孩長大而改變彼此的身份,仍然認為小孩應該聽自己的,這可能是爭吵的源頭
  • 覺知
    • 通常指責、討好、說理與打岔,往往讓孩子創造新的情緒。這情緒讓他沒有機會去「意識到自己所選擇的方式,是不是他真正想要的?」
    • 對話中不要有教訓、命令或諷刺,只要好奇他的選擇與處境,目的在喚醒他體內為自己負責的部份。
  • 對話是教養的基礎,但是對話的目的,並非滿足父母或師長的期待,那只是換個方式,令孩子聽話而已;對話的目的,在於坦誠的認識自我,也能夠了解對方,讓雙方的內在更加連結。
  • 孩子若沈迷於網路,顯示的就是:家庭中基乎甚少對話
    • 家長未對話,或者只要孩子聽訓、順從,最後孩子選擇電腦遊戲為他們慣性解悶的良伴。
    • 建立健康對話的基礎,要先抛開成績議題,也要先抛開沈迷網路議題,從分享與互動開始。
  • 試試看在對話中不要期待、命令與說理,也不要「謬讚」。在對話中真心探索,理解對方,就是充滿覺知與愛的過程。
  • 當有所期待而期待未被滿足,對話常常就被卡住了。
    • 要是彼此觀點不同,人們的耳朵也經常關閉,不懂傾聽,只想說服對方而已。
  • 不是去看問題,而是去看人的困難。若只是看問題,會將人問題化;若是看見人的困難,就會看到人的資源,看到人的力量。行為不是一個人的全部,轉化與溝通就有了可能。
  • 對方一直說,怎麼辦?(沒時間或沒耐心聽時)
    • 設定時間:我只有五分鐘聆聽,這樣可以嗎?
    • 利用停頓的方式,將節奏放緩慢,引導對方也跟著放慢節奏。
      • 停頓的基礎,在於先傾聽他人,並在回應時,佐以停頓,幫助他人也傾聽內在,也聆聽你的回應。
    • 核對對方的訊息
  • 對話練習
    • 專注傾聽
    • 保持好奇
      • 對事件好奇。
      • 對人的選擇好奇,以及如何面對選擇之後的行為。
      • 更多的好奇
        • 好奇若是變成探查隱私、挑剔、刺探,未包含對人的尊重,這樣比較像在挖八卦,引人不悅。
  • 對話的困難
    • 越是著重聽話的教養系統,所生養出來的孩子,學不會對話與討論,喜歡不語、服從與爭辯。
    • 從聽話系統長大的人,跟孩子對話時會依循過往的受教經驗,一出口就想要命令、說教、抱怨、指責或者開玩笑.... 目的是要孩子聽話,彼此較少雙向交流。
      • 沒想到開玩笑也是,似乎是藉此讓對話不會深入?
    • 對話需要練習,有意識的練習,才能真正了解自己,也了解人際關係的運作。更能運用在教養上,從而讓孩子從對話中,學會覺知、發現,學會對自己負責任。
  • 對話的慣性
    • 說話的時候,常會有反射性的語言或者習慣,比如敷衍、閃躲、解釋、不信任、防禦或攻擊對方。
    • 要解除對話的舊慣性,一個簡單的方法:重複他人的語言。這是一種好奇的方式,更是積極聆聽與核對。
    • 為什麼
      • 為什麼常有質疑、不被信任的感覺
      • 改用「怎麼了」「還好嗎」「發生什麼事」「我很好奇」或者「怎麼辦」
  • 面對問題的對話
    • 父母面對「問題」時,應該掌握「關心人」,而非「關心事件」。
    • 面對「感受」時,若與身體相關(被打),先關心身體為主,再梳理孩子的情緒。
    • 好奇本身只是為了好奇,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。
    • 對話時可以用開放問句來表達好奇(怎麼了?),而封閉問句用來作核對(你是想要xxxx,對嗎?)
    • 最後用「怎麼辦」引導孩子思索如何負責。
      • 即便孩子說沒辦法,對話也算結束了
      • 想幫忙時,可以在怎麼辦之後說「需要我幫你想辦法嗎?」「需要我幫你的忙嗎?」,在孩子表達需要後,再提出自己的想法,但不要強迫孩子接受,也不要說服孩子 (有期待而造成對立)
  • 孩子懂得爭取權益,而不是安靜服從,是成長中重要的學習,然而學習如何服從、如何梳理失落情緒、如何和諧的討論,也是成長過程的重要功課。
  • 姿態影響一切:姿態,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關係。我們的姿態越高、越硬,與我們相處的人為了要在我們強悍的姿態下求生存,會發展出更強悍、更硬的防護姿態(或者,反向變成討好)。
  • 對話的精神是彼此分享,是人與人的分享,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流。透過對話這座橋樑,人們參與彼此,生命有了流動,世界因此而豐富鮮明。植基於人的對話,就不會侷限於「說服」、「傷害」或「關心問題」,而是關心生命本身。
  • 好奇就是接納的關始,好奇也是美的存在。
    • 提問是基於好奇,是一種徵詢,也可以是核對。
    • 提問不是考題,不是用來質疑、較勁的工具;如果這樣用,就不是對人有好奇。
  • 面對孩子的提問
    • 為什麼
      • 「為什麼」在孩子的口中是中性,是他們對現實世界的理解尚未明朗前,藉由身邊的大人解惑,解決好奇。聽話系統長大的我們,習慣給予答案,或者只想得到答案,然而,我們是否需沿用這套模式來回應下一代?
      • 餵食答案,答案餵不完,因為知識的背後仍有「為什麼」。
  • 核對式提問
    • 透過核對提問,可以幫助對話的人意識到問題,協助對方負責任,也協助彼此的對話聚焦。
    • 當孩子正視面臨的處境,思考能為自己作些什麼,是讓當事者負責任。
  • 孩子提出問題,有時不是為了討論,而是他們遇到困難。
    • 童年時間「為什麼」是知識熱,到了青少年時期,他們都有了解決知識的能力了,這階段若是他們再詢問「為什麼」,可能是帶著個人生命中的困頓,需要陪伴、理解或同情。
  • 接納是生命的基礎價值,若是人連自己都無法接納,生命的力量就會被卡住了。
  • 在對話中對孩子提問,並非藉此滿足自己期待,讓孩子最終達成結果,而是陪伴孩子的生命長出力量。在對話過程中,大人必須真誠面對自己。
    • 大人最困難之處,在於孩子未滿足自己的期待時,該怎麼應對?
  • 在教育中,不是一味要求孩子爭奪名次,不要著重外在表現,而是期待孩子連結生命力。因為連結生命力的孩子,能擁有自己的意志,懂得運用生命的力量,便能活出最好的生命狀態。
    • 當一個人有了深刻的力量,即便面對失落、挫折、失敗、困難等,還是會願意堅持、願意努力、願意吃苦,就是人生的重要價值。

 

參考資料

2022 的新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其實多年前就看過這本書,記得應該是那時第一次聽到被動收入的概念,那時還曾在心裡想:如果這本書說的這麼好,那是不是應該就去研究看看能不能把他書裡提到的「現金流」遊戲引進台灣來賺筆錢?不過這念頭也只是想想而已並沒有付諸實行,畢竟那時還小什麼都不懂,也感受不到什麼經濟壓力,所以雖然有這個想法,但並未真的去作。

最近閒來無事,在圖書館又碰到這本書,想來看看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。

2022 的新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閒著無事,來逛逛林本源園邸(首頁有點醜的官網)

 

2022 的新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之前去了基隆塔,聽說基隆有雙塔,所以今天來補一下基隆燈塔 (一直以為是基隆塔與基隆燈塔,今天去了才知道應該是基隆燈塔與球子山燈塔)

交通

台北至基隆:台鐵

2022 的新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臨時起意想到基隆的新地標—基隆塔,立馬查交通路線出發。

 

2022 的新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報名參加了痞客邦的「大試用時代」,意外的得到了這個免費看書的機會。因為打球的關係,雙腳的膝蓋常常覺得不舒服,所以我對這本書很感興趣,想了解為什麼這個作者有這麼大的口氣敢宣稱到 100歲也能行走自如。

 

2022 的新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因故跑到桃園,順便就跑來參觀一下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,這是在 2022/12 新落成,號稱是全國面積最大的圖書館!

 

2022 的新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七龍珠的作者鳥山明先生逝世了,我蠻喜歡他畫的怪博士與機器娃娃,記得小時候市場上還可以看到他們的 T恤在賣。

 

2022 的新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