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聽了朋友的介紹而買,買了很久卻遲遲一直沒有動手,連親友都借去看完還回來了,結果主人卻沒翻過。我想這就是一種緣份吧,擺在眼前卻不想動。

他提到最重要的事是改變身份認同,如果能作到這點,很多事自然都會變得不一樣。這點我倒是有深刻的體認。

在講我的體認之前,還想先談談更先前的錯誤認知。那是一個心靈成長課程,後來想起來,提到的也是相同的概念,只不過可能當時我的理解力不夠,又或者也許講師自己也是一知半解,也或者他沒了解我的疑問,所以我一直覺得他說的很怪。他說的類似於:你想變成怎麼樣的人,就看他平常怎麼作,你就照著作,之後自然就會跟他一樣了;印象中他舉的例子是有錢人,我的疑問是:有錢人花錢毫不手軟,用名牌高檔東西,吃高級美食,怎麼可能我照他這樣作,我也會變有錢人,我早就變天下第一窮鬼了吧! 所以我認為這根本是鬼扯的一件事。

後來有個機緣,我當了某個活動的輔導員,之後我像是變了一個人,我早到遲退,主動和別組的𨍭導員討論事情;當場面有點冷時,出面耍白痴緩解尷尬;召集聚餐活絡氣氛增加了解;而這一切,都是身為學員的我不會作的事。而當活動結束後,我又變回原來那個安靜沈默的我。所以在那個時間點,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現在想起來,當初就是身份認同的改變:我還是我,因為擔任了輔導員的這個角色,在我心中,有我認為輔導員該作的事;也從先前的輔導員身上,知道該怎麼作,於是,成為輔導員的我,就作著這些輔導員會作的事。而在當期的學員眼中,即便我是個菜鳥,但其實我就是一個不拆不扣的輔導員。也就是說雖然我的想法是:我要學著當一個輔導員,但其實我作的,就輔導員該作/會作的事情,所以基本上我就是一個輔導員了。

與此相對的,如果我是學員中推舉出來的小組長,而我沒有自覺要成為一個小組長的話,那狀況可能就是別人要一直告訴我小組長該作什麼,我的反應永遠是慢半拍的。即便我可以對外宣稱自己是小組長,學員也可能會介紹我是小組長,但大家也只會覺得我是被推舉成為小組長的那個人,而不是那個「一看就知道是小組長」的那種人。

忍不住要碎碎唸一個當時一起的輔導員,那時各組的輔導員規劃了一個活動,他好像因為工作的關係沒怎麼參與,最後還是問了他們組是否要一起活動,他說要,不過條件是他們組的學員必需坐在一起。聽得我快抓狂,規劃活動不參與,根本就坐享其成,然後把自己組裡的學員當成私有財產似的。真不知道他是怎麼設定他自己的身份的?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2022 的新生活 的頭像
    2022 的新生活

    2022 新生活

    2022 的新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